机械工程学院暑期学生读书分享-毛悦

1558  2025-08-07 12:35:56


毛悦,中共预备党员,机器人工程2201班学生,心理委员。

1.获2024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

2.获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

3.获“德泰杯”东北三省一区第四届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三等奖

4.获沈阳科技学院2024年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

5.获沈阳科技学院2023年大学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三等奖

6.获2023年沈阳科技学院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

7.荣获辽宁省政府奖学金,校级一、二等学金,“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共青团员”、学风建设活动优良学风标兵荣誉称号



埃德加·斯诺的《红星闪耀中国》像一把钥匙,为1930年代的世界打开了认识“红色中国”的大门。这位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陕北苏区的美国记者,用不带偏见的笔触,将一群在黄土高原上追寻理想的革命者,以及他们所创造的“奇迹”,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书中最动人的,是那些褪去传奇色彩的革命领袖群像。毛泽东在窑洞里与斯诺彻夜长谈,谈及少年时反抗父亲的经历,眼中闪烁着率真的光芒;周恩来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军装,手指因常年握笔而布满厚茧,说起革命计划时条理清晰却语气平和;彭德怀背着干粮袋行军,与士兵同吃一锅野菜粥,聊起打胜仗的秘诀,笑得像个孩子。斯诺没有将他们塑造成“高大全”的英雄,而是记录下他们的疲惫、困惑,以及在绝境中依然跳动的赤子之心。这些细节让我忽然懂得:他们不是天生的革命者,只是在民族危亡之际,选择了扛起最重的担子。

苏区的日常生活更让我震撼。斯诺描述道,红军战士每天只有两顿稀粥,却能在零下几度的寒风中操练数小时;农民们把仅有的口粮塞给红军,说“他们是为咱穷人打仗的”;孩子们光着脚丫追在队伍后面,唱着自己编的红军歌谣。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里,“官兵平等”不是口号——军长和士兵一样站岗,领导人的窑洞和村民的没什么不同。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守望,构成了比枪炮更坚固的防线。斯诺敏锐地发现,这里的人们眼睛里有光,那是被压迫者第一次看到希望的光芒,是对“人人平等”的朴素向往。

读这本书,更能体会“红星”的象征意义。它不仅是红军的标志,更是黑暗中不灭的理想之光。斯诺在结尾写道:“这些人,有一天会改变中国。”80多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享受着安宁生活时,不该忘记那些在窑洞里点亮油灯、在雪山草地留下足迹的身影。他们用热血证明: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,而是在绝境中依然选择向前的勇气。

《红星闪耀中国》教会我们的,从来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,而是如何在平凡中坚守初心。就像那些红军战士,哪怕只有一把步枪、一颗信念,也敢向着光明冲锋。如今,红星依然在我们心中闪耀,它提醒我们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对理想的执着、对人民的赤诚,永远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
学校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
邮编:110167   电话:024-31679767/31969585
Copyright © 2022 沈阳科技学院 辽ICP备11020003号-1
  • 微信平台
  • 抖音平台
  • 微博平台